战略合作
预制菜To B与To C的招商模式差异
来源: | 作者:门店哥哥 | 发布时间: 2025-11-04 | 1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随着预制菜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,行业竞争从产品端延伸至渠道端,To B与To C两条赛道的招商逻辑呈现显著分化。企业需精准把握二者差异,才能在精细化运营中实现渠道突围。

 

To B招商:深耕供应链,构建长期价值网络

To B端(企业客户)招商的核心在于供应链能力与服务壁垒。头部预制菜企业如味知香、千味央厨等,均以“定制化+规模化”为招商关键词。

 客户定位:聚焦餐饮连锁、团餐机构、食品加工厂等B端客户,单次采购量可达C端的10-100倍。例如,某头部品牌为连锁火锅企业定制的“标准化汤底预制包”,年采购额超2亿元。

 招商策略:以“供应链解决方案”为核心,强调冷链物流覆盖(如-18℃全程温控)、柔性生产能力(支持小批量多频次订单)及成本优势(通过集中采购降低客户30%以上的后厨成本)。

 渠道布局:采用“区域经销商+直营大客户”模式,重点开发一二线城市餐饮集聚区,并配套专属客户经理提供售后支持。数据显示,B端客户复购率普遍超80%,但决策周期较长,平均需3-6个月的试销磨合。

 

To C招商:直击消费痛点,打造品牌认知度

To C端(终端消费者)招商则需以用户需求为导向,强化品牌与场景渗透。从美团买菜数据看,2024年预制菜C端销售额同比增长65%,年轻家庭、上班族为核心客群。

 产品逻辑:主打“便捷化+差异化”,如3分钟加热即食的“懒人餐”、地域特色鲜明的“地方菜预制版”(如佛跳墙、酸汤鱼)。某新锐品牌推出的“一人食小火锅”系列,通过小红书KOC种草实现月销10万+份。

 渠道策略:线上依托电商平台(天猫、抖音电商)、社区团购(美团优选、多多买菜),线下布局便利店(全家、罗森)、商超冷柜专区,并通过“买赠活动+场景化陈列”刺激即时消费。

 营销重点:通过短视频内容营销(如“预制菜厨房教程”)、节日礼盒定制(春节家宴套餐)等方式,建立“方便、美味、健康”的品牌认知。值得注意的是,C端消费者价格敏感度较高,促销活动期间销量可提升2-3倍。

 

二者协同:构建全渠道增长引擎

成功的预制菜企业需平衡To B与To C布局。例如,某企业通过B端积累的生产经验反哺C端产品研发,同时利用C端品牌影响力提升B端议价能力。未来,随着冷链物流下沉至三四线城市,C端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,而B端则需向“供应链+数字化”升级(如通过ERP系统实现库存实时共享)。

 

结语:无论是To B的“供应链深耕”还是To C的“用户心智占领”,预制菜招商的本质是“价值匹配”——为B端客户降本增效,为C端用户创造便捷体验。企业需根据自身资源禀赋选择核心赛道,再通过差异化策略构建竞争壁垒,方能在万亿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。

(本文参考ai大数据制作,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出入,仅供参考)

招商哥14年实力,持续为您提供“融商、招商、扶商”入企定制落地服务!欢迎通过官网联系我们!